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Categories
Until 2024-09-29T16:00:00.000+00:00 活動優惠:訂購2500元以上免運 on order
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在塑膠、保麗龍等化工製品包材出現前,先人充分認識並利用周遭植物,不同植物以不同部位、加工方式,靈活應對日常需求,成為多樣化的籮筐、背籃、器皿……每一種採集下來的藤蔓、樹皮、葉片、葉鞘,都須充分了解其特性,利用天然環境日曬、水洗,加上勤勞動手抽絲剝繭,才能成為製作器物的原料,先人的生活於是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。稻子收成後的稻草可以變成多用途稻草繩,小至草鞋大至繩索皆可使用;利用月桃或竹葉包裹食材烹調,不僅便於攜帶充當便當,還能以天然清香為食物調味增香。如今這一份對周遭環境與植物熟悉、隨時可以應變取材的技能,還有多少保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?透過陶藝的創作,將隨著時間凋萎被人遺忘的蕉葉,重回現代人的餐桌與生活中,盤內以石膏蕉葉紋為拓印模,底部則透過不同的技法印上紋路上下呼應,施以不同的釉藥呈現出蕉葉的清脆鮮嫩、受到過多日害的焦邊、柔軟易塑形的特色呈現著不同的器型,隨著個人的使用習慣可以無限量的創作出不同的器型與想像。
尺寸:長15.5cm × 寬13cm ×高 3.5cm
重量:400g(±10g)
材質:陶土、生釉
※洗滌方式:使用後,請以中性洗潔劑搭配軟質菜瓜布或抹布進行清洗,請勿使用尖銳、金屬工具清洗。
※保存方式:請保持陶器清潔乾燥並避免碰撞,以免陶器發生龜裂破損之情形。
※手工製品會因職人每批使用的陶土不同,且經高溫還原與氧化釉燒,色彩多變,每樣商品皆為獨一無二的臻品,無法仿製,而有些微色差。即使為相同款式,也可能有造型、質感紋路上的些微差異,網站圖檔也可能因每台電腦的顯色不同而產生色差,請務必確認理解後再行購買。
※因工坊與網路商城同步銷售,下單前請先訊息確認是否有現貨,預購工期為45天。